3月31日下午2点,在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楼报告厅,复旦大学童兵教授围绕《“新文科”建设和新闻教育改革路径的拓展》与我院师生进行交流,院长廖圣清教授主持讲座。
“云南大学的环境好,比复旦好。我们办好教育,师生都要努力才行。”童兵教授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条件,“每个学院有这样一个报告厅真的不容易,很好”。他鼓励青年教师要重视交流和进修,“三人行,必有我师”。“廖院长来到云大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三年了,新闻教育要发展,两个学院要有更紧密的联系。”童兵教授与师生亲切交流。
以介绍《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为开场,童兵教授为大家梳理了“新文科”提出的政策背景,并从“什么是新文科”、“为什么建设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和“在新文科建设中拓展新闻教育改革路径”等四个层面展开学理阐释。
他认为,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用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的话说,新文科的任务就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结合教育部“双万计划”的分析,童兵教授认为,其关键是一流课程的建设,这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
童兵教授强调,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在需要理论、思想,也一定能够产生理论、思想的时代,社会大变革呼唤新文科。社会越发展、越前进、越进步,对哲学社科人才需求也越大、越多、越高,国家软实力需要新文科。文科教育是培养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是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文化繁荣需要新文科。
回顾中国学科(文科)的演革:从传统的“博通之学”“四部之学”到作为现代化开端的《采西学艺》(冯桂芬,1861)和《大学规程》(1913),再到“七科之学”和改革开放以后学科和课程的逐步细化与融合,再到2020年“新文科”建设的展开,童兵教授说起自己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后所参与的学科建设规划工作,“就这样忙忙碌碌、忙忙碌碌,到了2020年”。
新文科的建设,要夯实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这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等三大重要抓手,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这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童兵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组织方式,“邀请一线记者、讲述一线故事、分享一线感受”,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惠及全国新闻院校,彰显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拓展新闻教育改革路径一要以“中国特色”为追求建设中国新闻传播学,呈现和突出中国经验、中国素材、中国数据、中国理念、中国话语。二要从“分科治学”走向“科际融合”和“学科交叉”。三要强化问题意识,坚守问题导向。“重问题轻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特点,要站在时代高度发现和观察“问题”,从解决问题宗旨出发把握和推动学科发展。四是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中高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面旗帜,用人文关怀和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拓展新闻教育改革的“新文科”建设的路径。
童兵教授结合复旦的经验从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学风建设提出建议,提倡产学研互助合作,建议可以通过读报、评报和论报等方式增进媒体观察和社会观察,训练批判思维和判断力,在实践中磨练业务能力。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社长张帆就“如何面向国际面向年轻一代”等问题与童兵教授交流。童兵教授建议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也可以组织评阅小组,积极与业界联系,要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多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长本事。“大家一定要把新闻这个专业学好,不要怨天尤人,要尽到努力和责任。好的新闻引领时代,陶冶心灵,报纸是靠大家一起办好的。报纸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我们的课堂,编辑记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廖圣清院长表示,正如童兵教授所分析的,在新文科建设中,学科交叉融合以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并举,对于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要,对于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极富启示和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在如何接近受众的问题上,要重视对受众进行科学的研究,如果没有对信息传播扩散过程的科学研究,就很难产生精准有效的传播。
点击阅读原文